很高兴又和各位见面啦,这次我想和你们聊聊三大节日是什么节日(清宫春节中的);精心为你准备的干货,以及的内容,其实这篇内容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涉及的也比较多,如果你认真看了肯定会有一些收获!
.jpg)
大年初二

古往今来,春节都是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清朝立国关外,定鼎北京后依然沿袭春节民俗。顺治八年(1651年)规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日,节日期间皇帝要亲自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三大节日之一的元旦是指阴历年的第一天,也就是现在的春节。
每逢春节时分,宫里热闹非凡,一扫素日里的沉静。像开笔书“福”、张挂春联门神与宫训图、除夕家宴、太和殿筵宴等活动,拉开了节日的序幕。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清宫习俗中的“热”与“冷”,让我们共同感受当年宫中的节日喜庆氛围吧~

清乾隆《御笔行书五言春联》故宫博物院藏
“热”——燃炮筵宴度佳节
燃放花炮,是皇宫里源自民间的习俗之一。从清朝的档案来看,皇宫里对花炮的称呼有诸如烟花、烟火、花炮、爆竹、炮仗多种。称呼不同,燃放花炮的时间同样不同。还是在民间准备过节的时候,皇宫里就开始燃放花炮了。每年在腊月二十一日卯时,皇宫里和各衙门都要停止一切政务活动,封存宝玺和各衙门的印信。此后皇宫内便可以燃放花炮了,“如遇小建(农历的小月份只有二十九天),着于十六日开炮;如遇大建(夏历有三十天的月份),着于十七日开炮”直放到次年正月十九日为止,即所谓的除旧去邪、平安迎新。

乾清宫
如果此时皇帝外出巡幸,皇帝銮舆走到哪里,花炮就放到哪里。道光元年(1821年) 十月,道光皇帝指示说:“以后放对子炮时,如轿子走得快时少放几个,走得慢时多放几个,不必拘泥。”《檐曝杂记》中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皇帝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自远而近,听着爆竹声响就知道皇帝已经快到乾清宫了。

乾隆元宵行乐图
元旦凌晨,皇帝到奉先殿、堂子等处行礼时,要燃放头号花炮作为前导。至圆明园、长春园等处拜佛时,也要以燃放花炮作为前导。正月十五元宵节,皇帝晚上到圆明园山高水长殿前等处观赏燃放花炮时,更是要燃放花炮在前面引路。
除燃放花炮外,宫中还有许多热闹的祭祀和筵宴。祭祀,如坤宁宫祀神,祭神用过的肉还会被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称为“坤宁宫吃肉”,这是很大的荣誉。这些人死后在出殡时可打一牌子——“坤宁宫吃肉”,以表彰生前受到的恩荣。吃肉时无论皇帝还是其他人,都要亲手拿刀切割,以示不忘旧俗。
筵宴,如乾清宫廷臣宴,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都御史及各寺院长官参加。这等于是皇帝在“家”宴请他的下属。参加人员名单,先由奏事处拟定,皇帝钦定,然后由内阁通知到人。每次人数不等。重华宫茶宴,茶宴如同今天茶话会。宴席上饮“三清茶”,茶由梅英(晾干的梅花瓣)、松实、佛手,加圆明园雪水烹制而成,寓意“一片冰心在玉壶”,宴席上君臣唱和,联句作诗。宴后,则赏赐个人所用瓷杯,或砚台、书画等。紫光阁外藩宴,宴会招待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以及各来朝的外国贺年使节。在乾隆时有一次宴会,朝鲜使臣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越南使臣中文不太熟练,朝鲜使臣就代为赋诗一首。万邦和谐,一时传为佳话。
“冷”——台湾西瓜入宫来

春节期间在欣赏新年爆竹烟火的同时,宫里的皇帝后妃们还能够吃上西瓜。这些西瓜产自台湾,都是用朝廷特地钦赐的瓜子在台湾种植的。 而台湾西瓜进献清宫,是从康熙朝开始的。每年腊月时节,地方进献一次,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帝都曾享用过台湾西瓜。

康熙五十四年二月初六日闽浙总督范时崇奏进献台湾西瓜事折
每年春节前后,进贡台湾西瓜的福建官员,会顺便把来年的瓜种带回,以备夏季播种。档案记载,这些瓜子都来自山西榆次。送到福建后,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要派专人到台湾种植,一般是八月开种,十二月收获,再经过精心挑选送入皇宫。每次进献清宫的台湾西瓜有四五十个。雍正帝曾在福建官员进献西瓜的折子上,就很直白地写道:“今年西瓜种着了,甚好!”
春节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虽然此时春意已经露出了“尖尖角”,但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能够吃上爽口清冽的西瓜,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时光荏苒,如今新鲜水果自然四季不缺,相对于清代皇帝而言,我们在饮食方面的选择范围更是扩大不少,不知道今天的小伙伴儿们在春节的时候喜爱什么美食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