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又和各位见面啦,这次我想和你们聊聊1902年是什么朝代(1902年光绪年间);精心为你准备的干货,以及的内容,其实这篇内容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涉及的也比较多,如果你认真看了肯定会有一些收获!
.jpg)
这是1902年光绪年间,一大户人家用餐。画面中,只见一处院子中,一户人家正准备吃饭。女主人在院子里早早就摆好了桌椅,不一会儿穿着长衫带着圆帽的男主人就拿着烟斗从客厅径直走到了桌子旁边。
看到女人在桌子上给他事先准备好的午饭和茶水后,他点了点头坐了下来,收起烟斗端起碗筷就吃了起来。这时女人也朝旁边的椅子做了下来,在此之前她还在椅子面前摆了一个小板凳,坐上椅子后,她顺势架起了脚,也端起碗筷吃了起来。
可以看出面对摄像头,女主人虽然面带笑容,但却有些害羞和拘谨。而男主人却冷漠的多,只顾埋头吃饭,似乎在想着上午没干完的活儿,根本没有在意女主人。
清朝末年,随着国门被打开,很多洋玩意都流入了中国。摄像机就是其中一种,在街头或者王府大院中经常能看到拿着相机的洋人,一个个镜头下都细致的记录了清朝末年百姓和皇室的生活。而这一幕清朝百姓用餐珍贵影像就来自于此。

如果你仔细观察影像资料的话,就会发现这户人家饭桌上是没有菜的,不管男女,端起碗后只顾着吃碗里的饭,除了时不时会喝几口桌上的茶,就再也没有其余的动作了;其次也能发现那个时代女性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因为女主人架在凳子上的那双脚,明显可以看出是畸形的,这是缠足陋习所致。
此外,两人都穿着大长衫,男主人留着小辫子,女主人头带丝巾这是满清政府统治下百姓独有的穿搭习惯。而且很奇怪的是,两人手中拿着的筷子很长,与现代人所使用的完全不一样。
虽然古往今来,我国饮食文化都在不断发展中。但在各朝代的饮食文化中,有一项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筷子。别看它就是两根小小的杆子,这中间可是蕴含着很多古人的智慧。首先就是它的构造方面,两根筷子都分别有寓意,代表了阴阳二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每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而筷子一分为二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而在古人眼里,他们对于天地的认知是“天圆地方”,所以每根筷子的构造是一头方一头圆,很好的展示了古人对世界基本规则的见解。其次手拿筷子时,拇指食指再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这种利用两根筷子将五根手指分为上中下三层,就分别代表的是天地人,人处于天地之中,展示了古人对于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当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就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发展,手拿筷子的动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观点:只有天地人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筷子才能正常使用,否则它就只是两根竹子或木头。
最后在使用筷子时将其合而为一,两面结合,相互促进制造完美结果,这与唯物辩证法中部分之中相互配合,这样发挥出来的作用才能大于整体不谋而合。并且,在中国古人眼里阴阳合二为一,阳代表主动,阴代表从动,是两仪之象能够结合出很好的结果。

此外,筷子的起源也有着一段段神奇的传说。其一就是在焦作市孟州等地流传的姜子牙与筷子的传说,在这个故事里姜子牙总是直钩钓鱼,由此招来了妻子的厌恶,有一天姜子牙钓鱼回来后看到妻子做的饭,就迫不及待的想用手抓着吃,就在此刻,门开飞来一只鸟冲着姜子牙的手就是一顿啄。对此,姜子牙很生气,赶走鸟后继续朝妻子做的饭抓去,结果鸟又飞回来了想要阻止姜子牙的动作。
就这样来来回回了三四次,姜子牙开始意识到了事情不简单,他再一次赶走鸟后跟着鸟去到了后山,那鸟看到姜子牙后就停在了一根竹子上,开口说让姜子牙用竹竿吃饭。
而顺手折下两根竹枝后,姜子牙回到了家里,只见他将竹枝放进碗中后竹枝瞬间就冒烟了,妻子看到这一幕大惊失色,坦白了她在饭里下毒的恶行,姜子牙因此保住了性命,后来人们就开始用竹枝夹菜吃饭,以便检查饭菜中是否有毒。
其二是在温县周边流传的一段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当时商纣王是出了名的暴君,他喜怒无常,让每每侍候他日常起居的人都胆战心惊,生怕因此掉了脑袋,相传有一次妲己在侍奉的时候,由于饭菜太烫,她就取下了头带的两根玉簪,用来夹菜,待菜冷却后再送入纣王嘴里,纣王对这一举动很是喜爱,他特命工匠为妲己专门打造了两个玉簪夹菜,后来妲己夹菜的方式就流入了民间,百姓也发现这样夹菜吃饭很便利,于是筷子就渐渐流传开了。

此外,还有一个和大禹治水有关的筷子传说。话说当时大禹忙着治水,由于任务繁重,每次吃饭时间都不够,菜一烧熟就想着用手抓着吃了。大家都知道刚出锅的菜肉是很热的,大禹为了节省时间每次都会折树枝夹菜和饭吃,他手里的树枝就是筷子的雏形。不过,也有说法认为是古人发现烤食后,为了使食物烤的更均匀,经常会用木棒拨动,祖先们估计从这中间受到启发,才发明了筷子。
当然传说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并没有科学依据。根据我国大量考古记录和史料记载,不难发现筷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河南洛阳的战国时期墓葬中就曾出土过餐筷;古籍《韩非子》中也曾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这其中的“象箸”就是用象牙制造的筷子。
根据这一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我国在商朝就出现了筷子,这就推翻了姜子牙发明筷子的传说,因为两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物,那时纣王都开始使用象箸了,那么姜子牙使用丝竹筷也不是独创的了。此外考古学家曾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了钢箸,经考证其年代是早于纣王时期的,那么显然玉簪夹菜也不是妲己创造的了。

其实在先秦时期,筷子被称为“梜”,汉代时筷子开始普遍使用,被称为“箸”,明朝时期被叫做“筷”,自此之后人们就将只两根竹子制成的吃饭家伙称为筷子了。在历朝历代中为了让筷子更适合人们使用,对其材质,长度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改动。
那么组成筷子的两根竹棒有多长呢?古人将筷子的长度规定为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由于每个朝代对寸的规定有细微差异,这也就导致了筷子的长度也略有不同,比如从汉朝的墓穴中所出土的筷子的长度大概是17厘米;唐朝人民所使用的筷子大多是30厘米左右;而明朝和清朝时期所制造的木筷子,大概是27到30厘米,制造的铜筷子则在21到25厘米左右,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筷子一般在22到24厘米左右。所以被洋人记录下来的清朝筷子,比现在筷子长那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化文化源远流长,就单拿筷子来说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无穷智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