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号 资讯 咖啡是什么原料做成的(一杯好咖啡是怎样制作成的)

咖啡是什么原料做成的(一杯好咖啡是怎样制作成的)

很高兴又和各位见面啦,这次我想和你们聊聊咖啡是什么原料做成的(一杯好咖啡是怎样制作成的);精心为你准备的干货,以及的内容,其实这篇内容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涉及的也比较多,如果你认真看了肯定会有一些收获!

怎样能做一杯好咖啡?


《 Water for Coffee: Science Story Manual 》的共同作者、俄勒冈大学计算材料与化学副教授 Christopher Hendon 认为,除了基本技能,冲调者还需同时驾驭化学与物理原则,除了咖啡生豆质素,水温、水质、颗粒分佈、水粉比例、用时等变数都会左右杯中物最后的味道。要冲好咖啡,就要学会掌控这些变量。


一般我们惯饮的咖啡,成分(有机酸、无机酸、杂环化合物、梅纳反应产物等)密度分两种:一是含量为 1.2 – 1.5% ,如滴漏咖啡,二是达 8 – 10% ,如 espresso。像手冲、法压、虹吸、机漏,或像咖啡粉沟水直接加热的土耳其咖啡,都能达到 1.2 – 1.5% 的密度;而浓如 8 – 10% 的咖啡则多使用咖啡机。咖啡成分密度大抵不离其宗,重要的是以下几项因素。


1.温度与速度


从上可知低咖啡冲调方式,大致分成浸泡和滴漏两大类。从物理角度而言,最大分别在于,咖啡豆颗粒在浸泡时较滴漏温度高。事实上,咖啡萃取过程最费时间的,不是让颗粒表面溶解出咖啡因,而是要等待咖啡风味穿过所有颗粒,到达水和咖啡相连交界。当中用时长短,则因水温高低而异。咖啡豆颗粒受热愈高,就能抽取出更多当中美味的化合物。然而过犹不及,一旦温度过高又会溶解更多不需要的化合物于水中,影响味道。



另一方面,手冲和其它滴漏方式,由于水流通过咖啡豆颗粒费时,冲调时间除了取决于水温,还有咖啡豆颗粒的粗细度,因此计算起来就较复杂。


2. 咖啡豆与水的比例


采用滴漏方式时,过细的咖啡豆颗粒会增加冲调时间和萃取量。冲调者可以通过调低咖啡豆分量,提高水和咖啡豆比例,但与此同时亦会相应减少冲调时间。因此说滴漏比浸泡麻烦棘手,面面俱到才能冲得一杯好咖啡。



3. 水质


即使做好以上两个大原则,也难保冲出来的咖啡毫无差错。Hendon 指出,另有两个细节可影响咖啡品质,其中一个是水的酸碱值。



咖啡属酸性饮料,因此冲调用水的酸碱值也很重要。用低HCO??(Bicarbonate )的水(又称软水)冲出来的咖啡酸度较高;若用HCO??含量高的水(即硬水)冲出来的咖啡,则会中和当中浓郁突出的酸味。理想而言,冲调咖啡最好用化学物质恰如其分的水,不过要知道自来水中的HCO??浓度颇为困难,Hendon建议可试用 HCO?? 含量数一数二(每公升达360毫克)的Evian矿泉水冲咖啡,比较两者效果。


4. 颗粒分布


任何一名资深咖啡爱好者,都会告诉你螺旋桨式磨豆机(blade grinders)并非上佳的磨豆工具,皆因它磨出来的咖啡豆颗粒粗细不一,不利萃取。最好是用磨盘式磨豆机(burr grinder),它以两片平行并列的齿轮研磨,逐渐磨细咖啡豆,效果也较平均。


关于理想的粗细度,历来都有争论。有说咖啡豆磨得愈细愈好,最大限度地增加颗粒表面,方便抽取最佳最浓的咖啡风味;也有说愈粗愈好,避免过度萃取释放涩味。Hendon 认为粗细如何,还是视乎自己的口味而定。



看来想自己冲泡出一杯高品质的咖啡,还是有很多因素需要去注意的。上文给到了大家如何去把控这些因素的方法,具体怎么去落实这些方法,还需要大家多练习,用这些知识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风味儿!


以上就是小编给各位今天分享的内容,如果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了,如果你是新手,看完一遍感觉迷迷糊糊的不是很懂,这也是正常的,可以多看几遍哈。希望新手朋友们看了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让你学习更多的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厚土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